随着冬至到来,一年中最冷的“三九天”也由此拉开序幕。在北方,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。这一习俗是因纪念“医圣”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传下来的。相传,医圣张仲景回南阳时,正值大雪纷飞的冬天,他看见乡亲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,心里非常难过,就叫其弟子搭起棚子,用羊肉、辣椒和一些祛寒的药物放置锅里煮熟,捞出来剁碎,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,再放下锅里煮熟,做成一种叫“祛寒娇耳汤”的食物施舍给百姓吃。服食后,乡亲们被冻的耳朵都好了。
后来,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,是故形成吃饺子这种习俗。至今仍有“冬至不端饺子碗,冻掉耳朵没人管”的民谣。
汤圆
俗话说,冬至大如年。在广东及江南地区,民间有做汤圆的习俗,以祀神祭祖。一家人团圆围吃汤圆,暖意浓浓。汤圆皮是由糯米粉做成的,其味甘、性温,能够补养人体正气。
冬至进补,开春打虎
冬至日为一年之中阴气最旺的时候,而后一阳初生,阳气产生并逐渐旺盛,这也正是“阴极阳生”道理的体现。谚语云:今年冬至进补,明年开春打虎。冬至前后是进补的好时节。此时,人体内阳气逐渐开始蓬勃升发,易吸收补充进来的营养。
养肾正当时,调护有章法
肾主水,藏精,在志为惊与恐,与冬令之气相应,此时养肾至关重要。那么,应该如何养肾呢?
1精神内守,恬淡虚无
《素问·上古天真论》云:“恬淡虚无,真气从之,精神内守,病安从来。”保持精神安定、清净,及时调摄不良情绪,避免情绪的大起大落,面对压力与困难,要及时解决,保持良好心态,做到秘而不宣,含而不露,令心神安静自如,惊恐不安则损伤肾气。
2早卧晚起,必待阳光
“圣人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,以从其根,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。”冬季气候严寒,阳气肃杀,夜间尤甚,故主张“去寒就温”以防寒保暖,固护肾中阳气及阴精。要“早卧晚起,必待阳光”,早睡以养阳气,迟起以固阴精。
3去寒就温
冬季黑夜漫长,白昼较短,气候寒冷,须“去寒就温”,避风寒,多添衣服,注意保暖。在室内的时候,可以烤火、开暖气或空调,但是要注意不可过暖,室内温度以高出室外 5 ~ 8 摄氏度为宜,一般为 18 ~ 25 摄氏度为宜,以免阳气外泄。每晚睡前用热水泡脚,可以舒筋活络,促进气血运行。在背风处多晒太阳,能促进机体对钙、磷的吸收,利于骨骼的健康,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。
4少盐、食“黑”
《素问·脏气时法论》云:“肾主冬……肾欲坚,急食苦以坚之。” 《遵生八笺·四时调摄笺》曰:“冬之时,饮食之味,宜减咸增苦,以养心气。”冬季饮食适量增加苦味以符合“五行”的生化承制之道。多吃一些肉类、豆类,以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。同时,饮食要荤素搭配合理,不可过偏,如羊肉、牛肉、大豆、核桃、栗子、木耳、芝麻、红薯等均适宜冬季食用。中医“五行”理论认为,黑色属肾,一些黑色食品不仅营养丰富,为诸多食物之冠,而且又大多是性味平和之品,对肾气衰弱、
体虚怕冷者尤为适宜。如黑米、黑豆、黑枣、黑菇、黑芝麻、黑木耳、黑桑葚、乌骨鸡、甲鱼等。
5不要憋尿
冬夜天寒地冻,许多人有尿意,但是因为怕冷或贪睡,未能及时排尿,可能会伤肾。因为尿液积存到一定程度,会产生一些水浊之气,损害肾脏,所以及时将尿排出体外,对于养肾也非常重要。
扫描二维码
关注一定发